|「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3星」
【用来回答“法和社会”的含义、守法】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法治社会建设包括以下几点:(1)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开展道德及诚信教育;(2)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发挥社会组织及社会规范的积极作用。(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加强民生法律服务;(4)健全依法维权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强化法律主导作用,发挥其他社会规范及其他的纠纷解决机制的积极作用。
1.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3星
(1)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2)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
(3)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4)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
(5)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
(6)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7)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加强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
2.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3星
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建设,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3星
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法律帮助。
4.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3星
(1)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利益表达、协商沟通、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
(2)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
(3)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4)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
(5)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
(6) 健全行政裁决制度,强化行政机关解决同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民事纠纷功能。
(7)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落实领导责任制。
※5.加强法治监督,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5星
(1)意义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
必须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增强监督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2)具体措施
(3)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
完善党内监督体系,落实各级党组织监督责任,保障党员监督权利。重点加强对高级干部、各级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完善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制度,破解对“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难题。
强化政治监督。加强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完善巡视巡察整改、督察落实情况报告制度。
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加强上级纪委监委对下级纪委监委的领导,推进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
完善派驻监督体制机制。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健全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发挥审计监督、统计监督职能作用。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
(4)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
坚持权责法定,健全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制度,明晰权力边界,规范工作流程,强化权力制约。
坚持权责透明,推动用权公开,完善党务、政务、司法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建立权力运行可查询、可追溯的反馈机制。
坚持权责统一,盯紧权力运行各个环节,完善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精准问责有效机制,压减权力设租寻租空间。
(5)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
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坚决斩断“围猎”和甘于被“围猎”的利益链,坚决破除权钱交易的关系网。
深化标本兼治,推动审批监管、执法司法、工程建设、资源开发、金融信贷、公共资源交易、公共财政支出等重点领域监督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促进反腐败国际合作,加强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教育,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6)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对法律实施的监督既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法治建设的一个主要环节。只有加强法治监督,才能有效推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实现。
(7)保证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得到依法正确行使,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坚决排除对执法司法活动的干预。
(8)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加大对严重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实行惩罚性赔偿制度,严格刑事责任追究。
6.守法论述题模板
【观点】守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权威来源于人民内心拥护与信仰,只有全社会都树立了法治意识,依法治国方略才能落到实处。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需要做到几个方面:
第一,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守法,公务员带头学习法律,这样才能起到“上行下效”的效果,更好地带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第二,要求加强普法,人民践行法治,知法是前提,因此应该持续不断地在人民群众之中进行普法宣传,从小学到大学加强法治教育,由党委领导、执法部门组织进行普法。
第三,要求社会道德建设和诚信建设,法律不是万能的,必须要发挥其他社会规范在调整社会过程中的作用,应该弘扬传统道德、增强规则意识、契约精神,对于失信的组织和个人应该进行制度性制裁。
如果能够做到领导带头守法、人民知法崇法、道德建设与法治建设相得益彰,则提高全民法治观念、巩固依法治国基础的目标就会实现,依法治国也将形成坚实的社会基础。
【总结】简答题答题思路万变不离“四要素”,就像数学公式,观点、结论放在首尾两段,理论与材料一一对应就能顺利、快捷完成写作,而且也避免跟他人雷同,因为每个人的分析思路是不一样的。这与“模板”有很大差别,“模板”是固定的句子都写好了,只是换几个词的“填空题”,那肯定是不行的了。